东北出马笔记 第83章 太上感应(1/2)

小说:东北出马笔记 作者:吴半仙 更新时间:2023-12-13 09:21:48
  马叔说,这件事要往根上讲,得从韩家洼子的历史开始。

  老哈尔滨人都知道,韩家洼子这个地方,就是一个城乡结合部,出了韩家洼子就是哈尔滨的东郊,再往前就是团结镇,也就是上次给王野办事的那个地方。

  这地名带着一股东北屯子味,实际上韩家洼子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,曾经这里是水草丰美的草甸子。

  那时候住在这里的居民,过着的就是棒打狍子瓢舀鱼的渔猎生活。

  话说清朝的时候,山东等地发生大旱,大批难民闯关东,有韩式兄弟3人,卷着行李、挑着担子,徒步来到关外谋生。

  当时他们去的地方就是松花江南岸的阿什河下游,那里是一片草甸子,过去是金代金兀术的养马场,地势低洼平坦,每逢雨季阿什河水四溢,都会把这一带淹没。

  韩氏兄弟便在这里落脚,繁衍生息,后来又来了其他人家,人越来越对,慢慢形成了村落。

  因为韩氏兄弟来得早,繁衍得快,是这个村落里人口最多的一户,再加上这里地势低洼,时间长了这一带就被称为“韩家洼子”。

  这地方虽然偏僻,但是水草丰美,水清鱼肥,每到夏天蛙声一片,草甸子里面更是栖息着很多动物,生态环境很好。ωWW.

  上世纪70年代,城市不断扩大,阿什河上游建了水库,于是这里的河道变窄了,干涸了,河床上垫上了砖头瓦块,建了房子。

  过去的小村落,慢慢变成了城市。

  水干了,草没了,鱼也消失了,动物也不见了。

  后来那个木器厂开在了草甸子里,占了一大片地,最早的时候木器厂旁边还有几户人家,但不知为什么,也都慢慢搬走了。

  马叔讲到这里,我好奇问道:“按你的意思,草甸子里的动物失去了栖息地,后来又开了一个木器厂,把它们赶的没地方待,所以那一带才会经常有各种离奇传说,什么黄皮子迷人,狐狸精半夜偷大姑娘,其实都是那些动物在报仇?”

  马叔一笑:“是不是报仇我不知道,但你想想,如果是你家的房子,让人家给强拆了,还不给你补偿,你乐意么?”

  我摇摇头:“那我肯定不乐意,我得跟他玩命。”

  马叔说:“就是这个道理啊,再说那个木器厂,整天各种机器轰鸣,粉尘飞扬,这要是在你家门口,你烦不烦?”

  我有点明白了:“这么说,那个乔厂长的死,就是那些精怪干的了,还有厂子里频频怪事,其实就是为了把他们赶走。但是,他们找钟三媳妇又是为了啥?”

  “这我就不知道了,我也都是猜的,到底怎么回事,咱们还得去现场看看。另外,你跟钟三说一声,让他准备一些供品,荤素都要,今天下午咱俩去设坛,开祭。”

  “开祭,祭谁?”

  “管他谁呢,反正得祭,告诉钟三,准备888的法金,少了这事办不成。”

  我心说好家伙,马叔还真是不放过任何一个赚钱的机会啊。

  不过888块钱倒也不算太多,钟三一听就满口答应,按我说的去准备供品和元宝物料了。

  大约下午四点左右,我和马叔来到了钟三家,钟三喊了十多个人帮忙,一起去了木器厂。

  人多就是好办事,在马叔的指挥下,很快祭坛搭好,东西也都摆上了。

  其实也不算啥祭坛,就是个木头桌子,上面铺一块红布。

  供品倒是很齐全,烧鸡猪头整鱼,好几样水果,摆了一桌子。

  马叔也换了一身行头,把他平常不穿的道袍穿上了,上了三炷香之后,就开始正式开祭。

  “太上曰:祸福无门,惟人自召。善恶之报,如影随形。”

  “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,依人所犯轻重,以夺人算。算减则贫耗,多逢忧患,人皆恶之,刑祸随之,吉庆避之,恶星灾之,算尽则死。”

  “又有三台北斗神君,在人头上,录人罪恶,夺其纪算。又有三尸神,在人身中,每到庚申日,辄上诣天曹,言人罪过。月晦之日,灶神亦然。”
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,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, 转码声明
笔趣阁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东北出马笔记,东北出马笔记最新章节,东北出马笔记 三七书屋
可以使用回车、←→快捷键阅读
开启瀑布流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