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春色 第五百七十六章 还能抢救(1/2)

小说:大明春色 作者:西风紧 更新时间:2024-01-17 03:55:12
  东暖阁里有一道隔扇,上面裱着云锦刺绣。锦缎有些透光,隔扇里的铜灯架上点着的灯光、大臣红色袍服皆隐约可见。

  不少官员今天表现得很沉默。估计一些人觉得朝廷已经完蛋了、还须商量甚么方略?反正城破那一天迟早都会来,迟来不如早来、反倒能痛快一些!

  然而,皇帝朱高炽确实希望那一天尽量推迟;他还想挣扎一下,拖一天算一天。

  朱高炽一面埋头看着黄绸御案上的奏章,一面沉思着甚么。袁珙等人正在说话,甚么迁都的建议也说出来了;也有主张死守京师各城,然后下诏天下勤王的……大臣们似乎没别的招数;这些方略,当年建文皇帝也干过,但都没起到甚么作用。

  有好一阵子,朱高炽连头也没抬一下。

  就在这时,兵部尚书茹瑺开口道:“臣启奏圣上……”

  朱高炽立刻抬起头,目光投到茹瑺脸上。

  茹瑺道:“投降的水师船只数目、兵部皆有册可查,臣以此推测:叛军前锋只有五万到七万陆师。

  但若这数万步骑忽然陈兵京师城外、大江上飘满敌船舰队,阵仗依然很大!此时此刻人心惶惶,京师将士、官民因流言而惧怕汉王如虎,若官军困守京师、怕是守不住的;必定有人想开门邀功!

  故臣主张:其一,兵部应立刻下令,分调步骑增援进驻镇江府、太平州(马鞍山市)二城,屏障京师南北两翼;并阻止叛军在京师近左之江畔、找到立足据点。

  其二,部署京师必要城防之后,主力应聚集驻扎在城外,寻机与叛军前锋决战,以图击溃叛军前锋!在官军士气消沉之时,应以攻代守、鼓舞军心,保卫京师之安危。

  其三,圣上应尽快选择一员大将,以布置直隶会战之战策。”

  朱高炽听罢,想了一会儿,他终于开口道:“茹部堂言之有理。”

  皇帝支持茹瑺,于是众臣便也不怎么反对了。陆续有人附议起来。

  朱高炽又问道:“直隶决战,谁人可出任朝廷官军主帅?”

  暖阁里议论了一阵,袁珙说道:“以臣之见,最好的人选是魏国公。”

  朱高炽听罢,下意识点了一下头,他的心里也很认可徐辉祖之将才。

  这时杨士奇拜道:“圣上,臣以为应先派快马去南昌府,召薛禄谭忠二人回京。”

  杨士奇的话提醒了朱高炽。朱高炽这时也想到了,徐辉祖有可能不愿意出任主将!直隶的大军是朝廷剩下的最后力量、攸关存亡,总不能逼迫一个不情愿的人出战,那也太儿戏了!

  而薛禄与谭忠虽然屡战屡败、名声扫地,但这两员大将至少有两个长处:可靠、尽力。

  朱高炽想罢,便道:“即刻下旨,命薛禄、谭忠尽快回京!”

  “臣等遵旨。”

  一番紧迫的决策之后,暖阁里安静了一会儿。朱高炽抬起手臂,撑着下巴,一副思考的表情。

  朱高炽在寻思,怎么才能让徐辉祖心甘情愿地带兵、并尽力作战!

  现在汉王叛军总兵力、已经远远超过朝廷可调动的军力,但叛军前锋孤军深入;于是在直隶会战的战场上,官员兵力仍有有绝对优势!此时再有徐辉祖这样的大将之才统兵,官军在直隶取得一场胜仗、还是有机会的。

  即便官军在直隶会战中、击败了叛军数万前锋,大势仍无法改变;不过胜仗可以鼓舞官军士气,拖延更长的时间。朱高炽眼下很需要时间!

  ……

  京师太平门外,庆寿寺是永乐初以来、地位超然的一座寺庙。盖因太宗皇帝之心腹谋臣姚广孝,正是此间主持。

  寺庙后面的僧房里面,居然关着一个女子,但没有人敢多言此事;更甚之事,另一间僧房里关押的、是锦衣卫武将姚芳!

  胆敢在京师私押锦衣卫武将的和尚,可能除了道衍没有别人了。

  姚芳盘腿坐在一张蒲团上,显得很安静,他正沉思着甚么。

  就在这时,僧房打开了。庆元和尚端着一副木盘进来,那木盘上不仅放着酒壶酒杯,还飘着一股红烧肉的肉香味!

  “贫僧等吃素,不过姚将军并非僧侣,可不禁荤腥。主持亲自吩咐,不能亏待了姚将军。”庆元和尚好言说道,将木盘里的东西、一一放在一张木案上。

  姚芳站起来,抱拳道:“晚辈多谢叔公关照。不过晚辈一向忠心耿耿,叔公对我兄妹养育之恩、晚辈也无日不感念;叔公有事吩咐便是了,为何要将我关在此地?”

  庆元看了姚芳一眼,双手合十道:“主持当然是信任姚将军的,更不会为难你。这事只是做给别人看的。”

  姚芳皱眉想着甚么。

  这种说法当然有不合情理之处。如果道衍只是做做样子,那抓姚芳的相好王氏作甚?因此道衍应该从某些迹象察觉到了甚么,至少已经开始猜忌姚芳!
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,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, 转码声明
笔趣阁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春色,大明春色最新章节,大明春色 三七书屋
可以使用回车、←→快捷键阅读
开启瀑布流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