粤利粤今天不仅来蹭饭,还跟潘达和强哥在旁边的卡座上直播。

  听到崔清远的问话,他说道:

  “黄鳝粥虽然不错,但最多能在各种粥品中杀入前十,比黄鳝粥好喝的有不少,我觉得最好喝的就是泥丁粥。”

  强哥吸熘着将一条鳝鱼肉吃下去,好奇的问道:

  “啥是泥丁粥啊?泥巴做的?”

  “不系啦,是海边的一种泥土里生长的软体动物,比海肠短,比泥鳅粗,做成粥味道超级鲜美,比黄鳝粥更美味。”

  潘达喝了口粥:

  “说得我还真馋了,燕京有卖这玩意儿的吗?”

  “好像没有,只能去特定的海域才能吃到。”

  崔清远没想到还有比黄鳝粥更美味的存在,他郑重其事的在手机记事本上记下来,打算暑假到海边尝尝。

  身为一个美食爱好者,连泥丁都没吃过,这不是很遗憾嘛。

  强哥见暂时吃不到泥丁粥,接着问道:

  “除了泥丁粥,还有什么粥比较好?”

  “也挺多的,艇仔粥、及第粥、海鲜粥、母米粥……想喝粥的话,一天不重样至少能喝一个月。”

  终于聊到了南方美食,身为广东老,粤利粤不厌其烦的给大家做了细致的科普。

  其实这些粥北方的粤菜馆也能吃到,但味道的话,多少还是有些差别。

  毕竟那边的海鲜捞上来就放入粥里开始烹制,主打的就是一个鲜字,而这边的海鲜,基本上都是长途运输过来的,再加上水质食材等方面的区别,导致最终熬的粥品,多少也有差别。

  大家讨论的时候,耿立山突然说道:

  “其实,京城有一款粥,虽然没有广东粥品名气大,但味道也很独特。”

  京城的粥?

  大家都好奇起来,虽然北方吃粥比较多,但北方绝大多数的粥,严格来说都在稀饭的范畴,跟南方的粥有区别。

  但耿立山开口了,自然不会无的放失。

  老黄好奇的问道:

  “立山先生说的是什么粥啊?不会是杂粮粥吧?”

  耿立山摇了摇头:

  “不是,是荷叶粥。”

  一听这话,崔清远忍不住问道:

  “把荷叶煮到粥里吗?”

  “不,是把米粥熬好,关火之后,在粥上面盖一张新鲜荷叶,等粥稍稍温热或彻底放凉时再揭开,那时候粥的颜色会变得碧绿,喝起来有股澹澹的清鲜,配上小咸菜,解暑又开胃,特别适合三伏天。”

  他简单几句话,把大家的口水都勾了起来。

  别的粥都讲究热吃,越烫越好,但京城这边的荷叶粥却反其道行之,居然放凉了再吃。

  这样迥异的吃法,让大家都产生了浓郁的好奇心。

  耿乐乐无奈的说道:

  “早知道昨天在银杏园,我摘两片荷叶了。”

  耿立山摇摇头,对孙女说道:

  “这会儿的荷叶还不行,太嫩,清香味不够,得等到三伏天,熬上一锅粥,再摘一片厚实的荷叶盖上去,一直等粥晾凉,那样味道才好。”

  崔清远拿着手机,快速在记事本上将做法匆匆记了下来:

  “这我可得记清楚,回头等天热了,让小旭做一次试试,或者干脆去银杏园,咱自己动手做。”

  身为美食爱好者,不能光吃,该动手也得动手。

  大家喝着粥,聊着美食,场面很温馨。

  直播间的粉丝们很喜欢这种氛围:

  “感觉又回到了林记最开始的样子,顾客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聊着,高峰期就拼桌,聊高兴了让服务员上几瓶啤酒……”

  “对啊对啊,超喜欢那个时候的林记。”

  “有服务员已经有点晚了兄弟,林记最早就林老板一个人,顾客啥都得自助,还得帮忙收碗。”

  “哟,还以为只有我是林记最早一批顾客呢,我就是在林记学会了商用洗碗机的用法,摆满一筐就送进洗碗机中,特好玩。”

  “真是巧了,我当时也在林记洗过碗,跟我同学聊天时,他们还以为我没钱吃饭被老板扣下来洗碗呢,挨个儿给我发红包救济。”

  “靠,你同学真不错,我当时发朋友圈说帮饭店洗碗,居然被好几个人给拉黑了,防止我借钱。”

  “……”

  直播间里很热闹,大家各自聊着来林记吃饭的经历。

  对他们来说,那段经历中不仅有曾经的过往,同时也见证着他们在京城的成长。

  从去年到现在,虽然有不少人背起行囊离开京城,但也有人顽强的留在了这里。

  哪怕买房遥遥无期,哪怕每天通勤三四个小时,也要努力奋斗一波,说不定这一代多吃点苦,就能给下一代创造个更好的学习条件。

  晚饭过后,林旭看了看日历,确认了大姨子的婚礼时间,又问了老爸老妈来京城的日子。

  决定从明天开始,着手准备婚宴上被陈燕pass掉的一道极品美食——佛跳墙!

 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  太冷了,码字受到了些许影响,不好意思啊各位,本章5000字,求订阅求月票!

  </div>

  本章已阅读完毕(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)

  
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,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, 转码声明
笔趣阁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不装了,我是厨神我摊牌了!,不装了,我是厨神我摊牌了!最新章节,不装了,我是厨神我摊牌了! 三七书屋
可以使用回车、←→快捷键阅读
开启瀑布流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