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做的时候,最好把白菜上半截的叶子切掉。

  至于切掉的叶子也不会浪费,可以做成京城的另一道凉菜美食——乾隆白菜。

  京城人的市井美食基本上就是围绕着芥末和芝麻酱两种调料展开的,而乾隆白菜,就是芝麻酱菜品的典型代表。

  做法很简单,把芝麻酱用蜂蜜白糖米醋等调味品调稀,然后倒进撕开的白菜叶上,搅拌均匀就行。

  这道美食跟芥末墩儿是完全相反的。

  芥末墩儿冲,离老远就能闻到芥末那种钻鼻的冲味。

  但乾隆白菜却是香,芝麻酱的香味,完全不冲,反而有种幽香的感觉。

  口感方面,一个脆爽,一个软嫩,也有着明显的差别。

  这两道菜,算是把京城的两大凉菜美食给展现得淋漓尽致,但偏偏这两道菜用的还是同一种食材,颇有种一体两面的感觉。

  林旭将切掉的白菜叶一片片撕开,用清水淘洗一遍,放在筐里控水。

  接着用一个大一点的料碗,往里面加了一些芝麻酱,再放入一汤勺生抽、一点点老抽、一汤勺绵白糖、一小勺蜂蜜,两汤勺米醋,搅拌一下,将芝麻酱搅拌开。

  之所以用绵白糖而不是白砂糖,则是因为白砂糖比较难融化,拌在白菜中吃起来会有小颗粒,所以就用容易化开的绵白糖代替。

  芝麻酱澥开后,将控好水的白菜叶倒进盆里,加入调好的芝麻酱,抓拌均匀。

  这道菜光用筷子搅拌不容易入味,需要戴上手套轻轻抓拌,让芝麻酱均匀的挂在白菜叶上。

  拌匀后撒上熟白芝麻。

  稍稍腌几分钟,让调味品的盐分和糖分将菜叶中的水分杀出来,这样吃起来口感会更加软嫩,也更美味。

  郭星海忙完手头上的活儿,看到林旭拌的这道乾隆白菜笑着说道:

  “我过去都不知道这道菜,是津门那俩主持人吵架,才知道有这么一道凉拌菜……话说这真是乾隆吃过的凉拌菜吗?”

  “吃过个屁,这道菜出现的时间甚至还不到三十年呢,算是京菜中的小老弟,跟芥末墩儿根本没法比。”

  庄一舟在燕京饭店工作好几年,对这道菜比较了解。

  不过虽然是京菜中的小少年,但乾隆白菜的知名度却非常高,尤其是上次俩主持人吵架,弄得全网的人都在学乾隆白菜。

  甚至连一些国外UP主也认真研究了做法。

  尽管有猎奇和蹭热度的成分,但不得不说,乾隆两个字,让这道菜增加了很多话题度。

  林旭翻过家里的是《御膳録》,里面特意记载了乾隆皇帝吃过的两道凉拌菜,一道是燕窝拌鸡肉,一道是拌老虎菜。

  完全看不到乾隆白菜的身影,甚至连白菜也都是作为配菜出现的,从没有哪道菜是以白菜为原料制作的。

  而且就那两道燕窝拌鸡肉和拌老虎菜,也不是正餐时间出现的。

  《御膳録》中记载的是晌餐,也就是非正餐端上桌的,至于原因倒是很简单,那就是凉拌菜上不得席面。

  所以乾隆没吃过乾隆白菜,这道菜也不是他发明的。

  完全就是因为芝麻酱是黄的,高端的白菜叶子也是黄的,所以就蹭了皇家的名气,而美食圈里,大清皇家的网红自然就是乾隆了。

  反正这位皇帝头上已经安了不少跟他无关的菜品,再多一道乾隆白菜也无可厚非。

  把乾隆白菜做好,林旭拿了几根嫩黄瓜过来。

  老丈人交代要做黄瓜墩儿。

  但这道菜跟芥末墩儿一样,传统做法需要腌制两三天才能吃,为了满足老丈人的心愿,同时让他多吃点素食,林旭打算加快黄瓜的腌制进程。

  黄瓜墩儿腌制时间久是因为黄瓜不容易腌透,所以只要加速腌透,理论上来说跟芥末墩儿的快捷做法一样,当天就能吃到嘴里。

  为了腌透,林旭特意用蓑衣刀法,把这几根洗净的嫩黄瓜做成了蓑衣黄瓜。

  蓑衣刀法不难,先竖直下刀,把黄瓜切成间隔两毫米的连刀段就行,假如掌握不住,切的时候可以在黄瓜两侧各放一根筷子。

  这样不管怎么切,黄瓜下面始终是连着的。

  要是刀法过得去,也可以不用筷子,刀口向前倾斜就行,让菜刀尾部向后翘着,这样切下去,黄瓜也是连着的。

  一侧切好,把黄瓜转动半圈,将连着的部位亮出来,接着用斜刀的方式再切一遍。

  切的时候同样不能切到底,需要连着。

  两侧全都切好,一根蓑衣黄瓜就做成了。

  林旭拽着黄瓜的两头一拉,整根黄瓜顿时像弹簧一样舒展开来。

  把绵白糖和一点点食盐拌匀,均匀的撒到黄瓜上,然后放在一边的盆里,再均匀涂抹上芥末酱。

  全都做好,蒙上保鲜膜,同样放进冰箱冷藏室。

  做完这些,他将做好的乾隆白菜端出来,让大家品尝。

  这会儿在学校闲着没事的崔清远也来了,看到林旭做的乾隆白菜,笑着说道:
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,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, 转码声明
笔趣阁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不装了,我是厨神我摊牌了!,不装了,我是厨神我摊牌了!最新章节,不装了,我是厨神我摊牌了! 三七书屋
可以使用回车、←→快捷键阅读
开启瀑布流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