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赚到银子了怎么办?自然是改善生活。”

  “诸如购买更好的柴米油盐,穿更好的衣服,吃没吃过的,这就会促进商铺和货品的发展,朝廷在这整个过程中也会收到商税。”

  “商税多了怎么办?那自然是修桥补路、修缮水利、县学等,改善百姓们的生活环境。”

  “由此整个过程便成了一个循环,所以说只有商业的发展才会带动各行各业,才会让百姓富有起来,才会让大明富起来,继而强盛起来。”

  说到这里,席端樊停顿了一下,看着众人,似乎是在看众人有没有理解自己的阐述。m.

  众人眉头紧皱,眼中满是思索之色,他们虽然没有彻底捋清楚,但直觉告诉他们,席端樊的这个言论是对的。

  可偏偏这个时候有人唱反调,高声道:“席先生,你这不对吧,你这前提是,亩产增加或者耕地效率提高,空出更多的百姓,以发展手工业,继而带动商业。

  可目前这两者并没有太大的突破,所以你这这种假设不成立。”

  “哎……”

  听着质问,席端樊叹了口气。

  这群人真的是食古不化,一点的举一反三的能力都没有。

  想了想后,席端樊继续道:“刚才的那一种是正常的趋势,但这种正常来说不可能达成。

  因为历朝历代都是重农抑商,虽然设置了各种类似司农司这样的农业部院,但诸位想一想这个部院的本质是什么?

  是掌管、督促、勉励,所以又叫做劝课农桑,是管理性质,而非农业研究院的研究性质的。

  这种情况,你让农业技术怎么提升?更别提被抑制的工商业了。

  但在历朝历代中,宋朝却是一个例外,虽然也是重农抑商,但相对其他朝代好太多了,商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。

  首先,商业的发展会促进经济的增长,商业活动和产业活动是相互依存的,会增加了商品的生产、销售和交换,

  继而提供更多的工作的机会,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。

  其次,技术的引进和创新,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,商人需要引进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,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。

  这里的生产效率就需要各种各样的工具,诸如招商工业研究院内研究的各项器械,工业研究院再大,也只是一个院,数百上千号人。

  可若是百姓们看到这其中的利益,那就会自主研发,各种器械就会如雨后春笋冒出,

  然后被工业研究院进一步的开发,节省工业研究院的研究时间。

  所以,史官又评价说宋朝的经济、文化、技术是历朝之最!”

  “在下这么说,诸位能明白吗?”

  “明白是明白了,但却是有一个问题,朝廷开放商事倒是可以,但百姓没银子来购买。

  光靠手工业的那点工钱和售卖粮食的收入,也只能解决温饱,根本就不会去大笔消费。

  都不购买,还怎么推动商事!”

  听着这个问题,众人将目光齐刷刷的看向了龙椅上的皇帝,前段时间皇帝说过,他能让百姓手中有银子。

  “还是那句话,等时机到了,朕会公布的!”

  “早则三个月,迟则一年时间,朕说到做到。”

  见群臣看向自己,崇祯出声了:“今日先不说这个,继续说商事的事情。”

  “臣等遵旨!”

  听着皇帝这么说,群臣齐齐躬身,不再纠结这个问题。

  席端樊眼中闪过一丝的惊讶之色,富民这事历朝历代都是最难的,没想到这位年轻的皇帝竟然有办法,看群臣的反应还是皇帝一个人想出来。

  这个念头闪过后,席端樊继续道:“前面我们说了商事的利民富民,那我们再来说说如何利国富国。”

  “富国,说的直白一点,那就是国库有银子,而银子哪里来?自然是商税了。”

  “我大明一朝自太祖开国至今的种种原因,导致商税一直不高,平均在三百到四百万两白银左右,但诸位不要觉得商税就只有这么一点,反而远远超出这个数。
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,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, 转码声明
笔趣阁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暴君,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,大明暴君,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最新章节,大明暴君,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三七书屋
可以使用回车、←→快捷键阅读
开启瀑布流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