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燃2003 第二百一十章 岐山不大,创造神话。(2/2)

小说:重燃2003 作者:长卿还成都 更新时间:2024-10-18 14:11:06
  

  龙兴元闻言瞳孔一缩,然后难以置信地望着卿云,失声叫着:“多少?”

  卿云拍了拍他的肩膀,让他不要大惊小怪,“短期几千人,五年之内我保证可以达到至少3万人的规模。”

  两年之内,他必定出海。

  前世,也就是几年后,国内的电脑市场规模较现在其实没有多大的增加。

  始终就是千万台的级别,无非是一千万台、两千万台,三千万台便是整个国内市场的天花板。

  但是产量销量却在这个数字后加了一个零。

  产销量两三亿台。

  为什么?

  因为,国内生产的个人计算机约占全球的90%,手机约占65%。

  单就这两个产品的组装行业来说,直接就业人数就是700余万。

  所以,3万人……

  这个规模,到时候只能坐小孩那桌。

  云帝其实本想喊一个10万人的,但又怕吓傻龙兴元,只能保守又保守的说个3万。

  不过饶是如此,也是直接把龙兴元给惊得瞠目结舌的在那边说不出话来。

  他开始在心里盘算这个数字。

  如果真的能够吸纳这么多下岗职工,那对于秦川集团,对于岐山市的稳定,都是极大的贡献。

  “小卿总,你确定?”龙兴元的声音中带着颤抖,他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激动。

  卿云点了点头,而后耸了耸肩膀,“龙哥,你应该清楚的,我从来不打没把握的仗。

  只要你……乃至岐山、三秦省愿意合作,我可以保证,这个规模的代工订单,绝对能够满足地方的要求。”

  云帝根本不用操心订单够不够的问题。

  制约他的,是现在的工艺、设备的水平。

  这关系着代工厂的生死线,良率。

  而绑定秦川这种工业母机厂,他可以倒逼设备的快速升级,以极快的速度来提升良率。

  而三线厂这种说客气点只有一半军工血脉的体制,太适合代工了。

  完全不用操心什么厂弟厂妹陡然半军事化管理不适应的心理问题。

  以国营厂工人那些刻在骨子里的纪律和拼搏意识,这个代工厂可以很快的树立起整个企业的气质和意识形态。

  而后,言传身教之下,新进入的厂弟厂妹们也会不自觉的被这个熔炉给锻造成一只铁军。

  而且最重要的是,岐山那天生的地理资源禀赋。

  卿云在心里默默分析着岐山在商业活动中的地理优势。

  岐山,作为三秦省的一个地级市,虽然不及省会西安的繁华,但在地理位置上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。

  “龙哥,你也不用担心什么销路的问题,你看地图就知道了。”他向龙兴元解释着,

  “岐山位于关中平原西部,是连接西北与西南的重要交通枢纽。

  从这里出发,通过陇海铁路、宝成铁路等铁路干线,可以快速连接到全国各大城市。”

  龙兴元点点头,他知道卿云所指的这些铁路干线对于物流运输的重要性。

  “而且,随着重建丝绸之路,建设第二新亚欧大陆桥的推进,岐山的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。

  它不仅是原来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,更是亚欧大陆桥的关键物流枢纽。

  通过这些班列,我们可以将产品快速运输到中亚、欧罗巴等地区,大大缩短了物流时间,降低了成本。”

  这个时代,虽然没有‘丝绸之路经济带’与‘海上丝绸之路’的提法,但是却有亚欧大陆桥的策略。

  而且,是从上个世纪便开始兴建,90年代初便开始了陆桥营运,国家也是从93年便开始沿桥权限开发开放。

  岐山不大,创造神话。

  由于岐山是国内铁路干网的交汇处,天生便是一个绕不开的枢纽。

  “所以,既然岐山现在没有本土的、可以大规模生产的拳头产品,不如整座城市化为一个巨大的代工基地,依靠着地利吃饭。

  岐山周边资源丰富,工业基础雄厚,这为我们的代工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。

  你们完全可以利用这里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,建立起一个高效、低成本的生产中心。”

  这个道理,其实和豫州商都市引进富士康是一样的。

  龙兴元的眼中闪过一丝光芒,他开始意识到岐山的潜力。

  坦率的说,这也是最适合岐山的发展现状的。

  原本的岐山,本来也就是一座巨大工业城市,只不过原本是三线厂聚集地为军方、计划而生产,现在改为了为市场而生产。

  这是符合这座城市气质和底蕴的发展方向。

  …… </div>

  本章已阅读完毕(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)

  
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,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, 转码声明
笔趣阁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燃2003,重燃2003最新章节,重燃2003 三七书屋
可以使用回车、←→快捷键阅读
开启瀑布流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