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燃2003 第二百三十七章 要钱没有,要命一条(1/2)

小说:重燃2003 作者:长卿还成都 更新时间:2024-10-18 14:11:06
  西蜀嘉州车子镇,阳光照耀下的工地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。

  机器轰鸣声、工人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,构成了一曲充满活力的建设交响曲。

  工地上,巨大的塔吊高耸入云,工程车辆穿梭不停,载着沙石和建材来回奔忙。

  工人们头戴安全帽,身着统一的工作服,忙碌在各自的岗位上,脸上洋溢着专注和坚定的神情。

  工地四周,悬挂着醒目的红色标语,每一条都饱含着对这项工程的重视和期待。

  “百年大计,质量第一!”

  “团结协作,共创辉煌!”

  “科学发展,绿色建设!”

  “国之重器,科技兴国!”

  在工地的入口处,一块巨大的展示牌上详细介绍了新光硅业项目的背景和意义:

  “新光硅业—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项目,肩负着推动我国半导体材料自主研发和产业化的重任。本项目由国家计委于2001年批准,旨在建成年产千吨多晶硅的现代化生产线,填补国内在高端电子级多晶硅材料领域的空白。”

  展示牌旁边,一座已经初具规模的办公楼巍然矗立,其上挂着的“新光硅业”四个金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象征着这个项目的辉煌前景和无限潜力。

  整个工地充满了朝气和活力,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对这项国家重大工程的重视和期望。

  这里,不仅是西蜀省的一号工程,更是国家在世纪初最大的多晶硅产能建设工程——新光硅业,承载着国家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希望和梦想。

  和工地的干劲十足不同,此刻厂区内先行建好的办公楼会议室里,烟雾缭绕。

  峨眉半导体厂原厂长张惠国坐在右侧的主位上,望着会议桌对面默不出声的股东,心里悲怆不已。

  这个会议,是个协调会。

  协调什么?

  协调资金。

  新光硅业的模式是峨半厂出技术,西蜀地方国企川投能源、中枢国企嘉州电力、岷江水电、战略投资者冀州天威保变四家上市公司市场化出资。

  其实会前,张惠国已经和各个股东提前有过接触,各方都均明确的表达了没有继续出资的意愿。

  但会还是要开,毕竟要形成表决意见。

  嘉州地方也想做做最后的努力,这对于只有大佛的嘉州来说,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。

  所以,这是协调会,嘉州南波万、难波兔、南波佛亲自出马。

  虽然心里明知道结果是什么,但此刻张惠国依然站起了身,拿出一份文件开始念着,

  “根据中枢指示,你所牵头的新光硅业公司需于5年内扩大多晶硅产能达到10万吨,同时要坚定不移的向单晶硅制备工艺攻坚克难……”

  老实说,张惠国自己都觉得这道命令纯属是瞎扯淡,充满了上个世纪某时期的大步思想。

  10万吨?

  5年?!

  他们这个全国先导示范项目才1000吨,而且计划是7年完成。

  现在5年10万吨?

  滑天下之大稽。

  当时他收到文件的时候,看着上面的数字眼珠子就要蹦跶出来了,反复的确认着上面的0,还不死心的往部里面打电话确认着。

  最后得到的消息,这是必须完成的死命令。

  部领导的原话,‘我是立了军令状的,5年内拿不下10万吨,你张惠国和我一起陵园见。’

  话是这么说,但是说起钱,部领导就不吭声了。

  部领导说他也不知道,只说这是中枢直接下达的命令,并且强调了‘命令’两个字。

  这个会,他是完全不想开的。

  文件念完,会议室里的气氛凝重而紧张。

  张惠国的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位股东代表,等待着他们的回应。

  沉默了片刻后,嘉州地方政府代表,南波佛常务副姜士洋站了起来,他的脸上带着恳切的表情。

  “各位,新光硅业不仅是西蜀省的一号工程,更是国家的重点项目。”

  姜士洋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沙哑,他诚恳地说,“作为地方政府,我们深知这个项目对国家半导体产业的重要性。我恳求各位代表,能够顾全大局,支持这个项目。”

  姜士洋的话音刚落,川投能源的代表顾言法便清了清嗓子,他的表情严肃,语气坚定的说道,

  “常务,您的心情我们理解,作为西蜀的本土国企,我们川投能源自然是无条件服从组织安排。

  但说实在的,出资扩建到10万吨的规模,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力不从心。

  我建议,嘉州向西蜀省申请,否则我们川投顶天了也只能出3个亿的资金。”

  嘉州电力的代表魏宗翰接着说道,“姜常务,我们嘉州电力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。
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,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, 转码声明
笔趣阁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燃2003,重燃2003最新章节,重燃2003 三七书屋
可以使用回车、←→快捷键阅读
开启瀑布流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