袁崇焕与祖大寿,满桂等人修复宁远城,并在城外用夯土修建了一座外城。

  外城全长九里一百二十四步,城墙高三丈二尺,城墙底部宽三丈,顶部宽两丈四。

  城外有护城河,河深一丈,周长一千七百八十八丈,距离城墙约二十丈。

  如果宁远城只有这些防御措施,一座孤城根本挡不住八旗。

  挡住八旗兵的关键是地形。

  宁远城三面环山,三面环水。

  想从辽东进攻宁远,必须从东北方向的两条山路进军。

  穿过山路后,大军会来到一片开阔地。

  这里地势虽然平坦,但是无法直接攻城,需要绕到宁远城的西北方向。

  为何?

  因为宁远城被两条天然河流环抱。

  (《明一统志》辽东都司记载:宁远河源出宁远卫西北山谷间,南流至城西分为二派,环抱城郭,复合为一,南流入海。)

  红色行军路线,蓝色河流,黑色攻城方向。右边海面上有一座觉华岛,当时是明军储备物资的基地,有水师驻守。

  宁远城的东城墙距离宁远东河不足一里,西城墙距离宁远西河不到二里(明里一里576米)。

  从这两个方向攻城需要先渡河,然后登岸,最后在攻城。

  整个过程全都处在红夷大炮射程之内。

  从这里攻城无异于以卵击石。

  城南是河流交汇处,不但位于红夷大炮射程内,还是一条死路。

  攻城顺利还好,一旦不顺会面临退无可退的境地。

  唯一的办法是从西北方向攻城。

  可是西北方向还有一座山,规模虽然不大,但是让原本宽阔的道路变得狭窄起来。

  从这里行军不仅要绕过山脉,还要考虑山中是否有伏兵。

  在多重地形因素的影响下,宁远城变成一座坚城!

  崇祯十四年松锦之战后,除宁远外,明廷关外之地尽失。

  宁远之所以没丢,一是守军没有投降,二是易守难攻。

 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:宁远城离海只有十余里,轻型海船可以沿宁远河逆流而上,将物资送到城中。

  建奴无法像松锦之战时那样围点打援。

  既攻不下,也困不死。

  自称天下无敌的八旗兵被这座孤城挡在关外,寸步不前。

  现在...

  攻守之势易也!

  明廷曾经用来抵挡八旗兵的坚城,现在挡住了明军前进的步伐。

  平辽大军中军帐内,平辽总督王永吉的眉头拧成一个疙瘩。

  此前他是蓟辽总督,对宁远城了如指掌。

  他深知若想攻下宁远会付出不小的代价。

  “报!”传令官跑进帐内:“启禀总督大人,副将李顺祖已从高台堡返回,正在帐外候命。”

  “让他进来!”

  “是。”

  得到允许后,李顺祖走进中军行辕。

  汇报完情况,他转身离开。

  没走多远,他遇到了前来议事的李性忠。

  “高台堡那边情况如何?”李性忠问。

  “双方战平,建奴已经退兵。”李顺祖回答。

  “知道了,回营休息吧!”李性忠吩咐道。

  李顺祖犹豫片刻后说道:“二叔,查斌勋说他在战场上遇到一个姓李之人。此人是正黄旗汉军将领,模样和我有些相似。”

  本章已阅读完毕(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)

  
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,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, 转码声明
笔趣阁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,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最新章节,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 三七书屋
可以使用回车、←→快捷键阅读
开启瀑布流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