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六十七章:论(下)(1/2)

小说: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作者:雪山藏狐 更新时间:2024-12-08 10:38:00
  以何博还做人时积累的浅薄认知,只知道墨子是华夏史上有名的学者。

  不仅仅拥有智慧,

  还拥有强大的发明制作能力,曾手作大量工具,提出许多理论。

  因此他私以为,墨子应该是理智的、注重于现实的。

  儒家的根基,和祭祀有些关系,因此儒家格外注重礼法规矩。

  但其开创者孔子,也只是“敬鬼神而远之”。

  后来的荀子,更是认为“天行有常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。”

  他虽然成了鬼神,但也不是自古以来便存在的。

  当何博还在漳河里流淌的时候,墨子已经提出了这样的理论。

  而此世,又只有何博一个异类。

  想来,

  墨子应该是没有见过其他鬼神的。

  “因为鬼神远比人要贤明,所以墨子提倡遵从鬼神的命令,让人世变得更加美好。”

  “可是墨子又没有见过鬼神,他又怎么知道,鬼神比人还贤明呢?”

  侍立在一旁的随巢又忍不住将自己和越兰辩论时的言论叙述出来,“天地间风雨变幻,阴阳交替,如果不是鬼神的力量,又怎么会如此变化呢?”

  何博告诉他,“风雨变幻,是大海的水升到了天上,凝聚后又要落下;阴阳交替,是因为我们脚下的大地,乃是一个不透光的圆球,太阳只能照射一面,使其光明。”

  随即,他又想到了自己在夏汛之时的情况,忍不住感慨道,“即便鬼神有操控风雨的能力,也无法违背天地的法则,只能尽力引导罢了。”

  也许,

  等他能够奔流入海,将世间的山川湖海都掌控住后,才能做到真正的随心所欲吧。

  反正眼下,何博连奔入母亲河的怀抱,都得挨上两巴掌,只能在梦里期待下这样的场景了。

  随巢还忍不住道,“你又不是鬼神,你怎么知道鬼神没有这样的能力呢?”

  “……”

  何博看他一副犟种的模样,凝视不语。

  他还能说什么呢?

  何博只是对相里勤道,“我觉得在人世,还是要重视人本身的作用。”

  “水土是很重要,但人的所作所为,也不应该被忽略。”

  他捻须缓缓说道,“如果只知道遵从天意,祈求鬼神的恩赐,那大禹又何必治水呢?燧人氏何必生火以取暖?神农氏何必尝草以成药呢?”

  “天之生人,必有其用,岂能忽略自身,而追求他物?”

  相里勤点头道,“是的,所以墨子也强调‘非命’,即让人尽力而为,不要认为一切是命中注定。”

  他行走了这么多的地方,从未见过真正的鬼神,心中对墨子的主张,也是有些思索的。

  墨子生前,相里勤也曾服侍在侧,见到墨子曾因为“明鬼”,而不断发出叹息,露出一副困扰无奈的神情。

  他便若有所思——

  以墨子的智慧,对鬼神之事,也是无法明了的。

  要不然的话,就不会一边强调“天志”,一边要求人“非命”。

  这是墨家理论中的一大弊端,也是受限于春秋战国的时代,而无法探究的大问题。

  世界,到底是如何运转的?

  如果没有鬼神的存在,那么多神奇的现象,又是如何发生的?

  更重要的是,在这个剧烈变动,社会大转折的时代,身为小民的代表者,墨子还要进一步去思考——

  那些索求无度的诸侯,自称继承了祖先高贵的血脉,又有周天子的册封任命,是天生的贵人,理应统治庶民。

  因为诸侯而引发的动乱,那也是贵人给予贱民们的福报,只能接受,不能拒绝。

  可真的是这样吗?

  难道真的有人天生高贵,有人天生低贱?

  墨子不信这样的事,但又没办法真的否决诸侯的高贵。

  数百年的传承,不是一时可以被打破的。

  曾经反抗过的盗跖,也已经失去了踪影。

  于是,

  墨子想到了鬼神。

  “所以说,圣贤之所以成为圣贤,便在于他们总是要为人考虑。”何博感慨说道,“如果舍本逐末,颠倒黑白,只知道敬畏鬼神而不愿意自己去奋争,就违背了先贤的意愿。”
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,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, 转码声明
笔趣阁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,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最新章节,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三七书屋
可以使用回车、←→快捷键阅读
开启瀑布流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