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且眼下已经到了冬天,确实也没什么好折腾的了。

  接下来要做的也很简单,那就是保证全国各地的军队以及灾民顺利度过这个冬天,就算是完美完成任务了。

  为此大臣们又商议了一下,最终决定调拨五百万石粮食,分别运往陕西、河南、辽东、甘肃以及其他一些受灾的地方,用来保障当地的百姓过冬。

  这些粮食就像救命的稻草,对于那些受灾的百姓来说,意味着生存的希望。

  再加上各地兴建的大棚以及百姓储存的土豆和红薯,总的来说,今年应该会少饿死一些人。

  至于完全不会有人饿死,朱慈烺连想也不敢想。

  毕竟在古代这个时候,生产力低下,自然灾害频繁,这种事情基本上是不可能存在的。

  他只能想着尽量减少一些这样的事情罢了。

  又过了几天之后,画面来到天津码头。

  这一天,天津码头上热闹非凡。

  工人们穿着厚重的棉衣,在寒风中忙碌地搬运着货物。

  他们的脸上虽然被寒风吹得通红,但眼神中却充满了干劲。

  突然就在这时,远处的海面上传来了一阵巨大的轰鸣声,那声音如同万马奔腾,震得海面都微微颤抖。

  有人诧异抬头一看,便看到不远处的地方突然出现了一大群巨大的船只,那些船只就像一座座移动的小山,在海面上破浪前行。

 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,正在忙碌的工人们瞬间就愣住了,他们的动作停了下来,眼神中充满了疑惑和惊讶。

  因为这个时候不应该有船会来天津港口啊,大家都纷纷猜测着这些船只的来历。

  很快当地的水师也得知了这个消息,水师士兵们迅速登上战船,如临大敌般朝着那片海域驶去。

  不过在看清对方的旗帜之后,水师的人却松了一口气,因为来的不是别人,而是郑家的商船。

  自打去年以来,郑家的商船已经来过三次天津码头了,这是第四次。

  他们运送的也不是别的东西,而是从海外运来的粮食。

  这些粮食对于大明来说,就像是一场及时雨,能够缓解国内的粮食危机。

  天津水师之前已经接到了朝廷的命令,只要是郑家的商船靠岸,就要帮忙配合,以便让这些粮食能够顺利运到京城。

  不过让天津水师纳闷的是,以前这些粮食在运来之前,京城那边就会派人前来接收,可是怎么这会儿京城那边却没派人来?

  即便心里有些疑惑,但天津水师这边还是很快忙碌了起来,准备迎接郑家商船的到来。

  士兵们迅速调整好战船的位置,为商船的停靠做好准备。没过多久,这支商船就缓缓地停在了天津码头,船身与码头轻轻碰撞,发出沉闷的声响。

  而天津水师总兵曹友义也早已等候多时了。

  很快,为首的商船上便有人走了下来,为首的是两个约莫四十来岁的男人,他们的名字是郑芝麟、郑芝峰。

  这名字一听就知道,肯定是郑芝龙的兄弟辈。

  事实上也是如此,他们两个是郑芝龙的亲兄弟,一直掌管着郑家的一部分商船。

  自从郑芝龙做了朱慈烺的岳父之后,他们就主管为朝廷从海外运粮了,为此朱慈烺特意封了他们两个为三品参将。

  而且他们之前也来过好几次天津码头,因此曹友义对他们也算是十分熟悉了。

  双方一见面,曹友义当下便拱手笑着说道:

  “两位大人,许久不见,一路辛苦了。”

  那笑容真诚而又热情,仿佛见到了多年的老友。

  郑芝麟和郑芝峰听到这话,当下也拱手笑着说道:

  “曹总兵真是客气了,都是为朝廷办事,没什么好辛苦的。”

  紧接着一行人便跟随曹友义来到了他的住所,那住所宽敞明亮,布置得十分雅致。

  随后曹友义便大摆宴席,好好招待了一下这二人。

  毕竟如今谁都知道,郑家的女儿可是成了太子的女人,往后的风光自不必说,因此早些和郑家打好关系还是很有必要的。
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,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, 转码声明
笔趣阁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爹是崇祯?那我只好造反了,我爹是崇祯?那我只好造反了最新章节,我爹是崇祯?那我只好造反了 三七书屋
可以使用回车、←→快捷键阅读
开启瀑布流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