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后,他转向刘老翰林,请示道:

  “老先生,可否容小人略作沉吟?”

  刘老翰林目光深邃,点了点头:

  “可。”

  苏惟瑾便垂下眼帘,

  看似凝神思索,

  实则超频大脑早已启动!

  浩瀚如烟海的诗词库瞬间被调动,

  以“秋菊”、“风骨”、“傲然”为关键词极速检索匹配!

  无数名篇佳句闪过,

  最终,一首极贴合此情此景、

  语言质朴却意志刚毅的诗篇被筛选出来,那就是共和国诗帅的一首诗。

  苏惟瑾依据当前时代语言习惯进行微调改编!

  整个过程,不过短短三息!

  在众人看来,

  这青衣小童只是低头蹙眉了片刻,

  便倏然抬起头来!

  眼中再无半分卑怯,

 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清亮逼人的光彩,

  仿佛有寒芒在瞳孔深处凝聚。

  他清瘦的身躯挺得笔直,

  化身为院中那经霜挺立的菊枝。

  他朗声开口,声音不高,却字字清晰,

  掷地有声,带着一股难以言喻的铮铮傲气:

  “秋菊能傲霜,”

  第一句出,平淡无奇,只是点题。

  “风霜重重恶。”

  第二句,风霜之酷烈扑面而来!

  “本性能耐寒,”

  第三句,陡然一转,揭示内在禀赋!

  “风霜其奈何?”

  第四句,石破天惊!

  以反问收尾,

  一股不屈不挠、蔑视严酷、

  傲然独立的磅礴之气沛然涌出,

  席卷全场!

  诗止,声歇。

  简单!

  直白!

  甚至没有用什么华丽的辞藻和精巧的典故!

  但就是这短短二十个字,

  四个短句,却仿佛蕴含着千钧之力!

  将秋菊迎风傲霜、

  凛然不屈的品格刻画得淋漓尽致!

  这哪里是在咏菊?

  这分明是在咏志!

  是这青衣小童在借此诗明志!

  面对风霜般的困境和欺压,

  其奈我何?!

  全场瞬间陷入了比之前更深、

  更彻底的死寂!

  落针可闻!

  呼吸可闻!

  所有人,包括刘老翰林,

  包括帘幕后的赵文萱,

  包括瞠目结舌的孙志远和快要晕厥的张诚,

  全都如同被施了定身法,

  僵在原地,脸上只剩下一种表情

  ——极致的震惊!

  如果说刚才续写月诗,

  还可以用“耳濡目染”、

  “灵光一闪”来勉强解释。

  那么这一首当场口占、

  以菊明志的五言绝句,

  其蕴含的风骨、气节和急智,

  已经彻底击碎了他们所有的认知和想象!

  这…这怎么可能是一个书童?!

  孙志远脸上的血色“唰”地一下褪得干干净净,

  嘴唇哆嗦着,手指着苏惟瑾,

  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,

  那种瞬间被人扼住了喉咙的感觉异常难受。

  他感觉自己脸上火辣辣的,

  仿佛被无形的巴掌狠狠抽打了一遍又一遍!

  张诚一屁股瘫坐回椅子上,

  双目无神,嘴里喃喃自语:

  “完了…完了…这奴才…要成精了…”

  帘幕之后,赵文萱猛地站起身,

  丝帕悄然滑落都未曾察觉。

  她美眸圆睁,紧紧捂住心口,

  才能抑制住那狂跳的心脏和几乎脱口而出的喝彩!

  是他!

  一定是他!

  县试卷子!

  月下诗篇!

  还有这傲霜秋菊!……

  刘老翰林缓缓地、缓缓地从太师椅上站了起来。

  老者原本昏聩的目光此刻亮得吓人,

  他死死盯着场中那个再次垂下眼帘、

  恢复恭顺姿态的少年,胸膛微微起伏。

  良久,良久。

  老翰林才用一种极其复杂、

  带着难以置信和一丝激动颤抖的嗓音,

  缓缓地、一字一顿地叹道:

  “好…好一个‘风霜其奈何’!”

  “好一个傲骨铮铮的…秋菊!”

  满座皆惊寂,唯有叹服声。

  苏惟瑾躬身而立,默然不语。

  他知道,

  今日之后,

  “书童苏小九”这个名字,

  怕是要在这沭阳县的文人圈里,

  留下一点不一样的印记了。

  锋芒已露,再无回头路。 </div>

  本章已阅读完毕(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)

  
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,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, 转码声明
笔趣阁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寒门状元:我的大脑通古今,寒门状元:我的大脑通古今最新章节,寒门状元:我的大脑通古今 三七书屋
可以使用回车、←→快捷键阅读
开启瀑布流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