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惟瑾揣着与陈家新立的契书,

  心中暖意未散,

  步履轻快地刚拐出巷口,

  将那市井的喧嚣稍稍甩在身后,

  忽听得身后隐约传来一阵拔高的、

  极不和谐的吵闹声,

  其中似乎还夹杂着芸娘带着哭腔的争辩和陈母惊慌的劝阻。

  声音的来源,正是刚离开的陈氏书铺!

  苏惟瑾眉头一拧,没有丝毫犹豫,

  立刻转身,加快脚步循声返回。

  还未到店门口,

  就听见一个破锣嗓子在那嚷嚷:

  “……少他妈废话!

  老子在你们这买的宋版《礼记》,

  宝贝似的供着,

  回去一翻才发现是他妈缺页少码的残次品!

  这可是祖传的宝贝,

  让你们这破店给糟践了!

  今天不赔老子五十两银子精神损失费,

  老子就砸了你这骗人的铺子!”

  另一个尖细的声音帮腔:

  “就是!看把陈老头气的,

  话都说不利索了,是不是理亏啊?

  赶紧赔钱!

  不然报官抓你们这些奸商!”

  苏惟瑾一步跨进店门,

  只见铺子里一片狼藉。

  几个书架被推得歪斜,

  几本可怜的蒙书散落在地。

  陈母脸色煞白,

  扶着气得浑身发抖、

  不住咳嗽的陈伯康。

  芸娘则张开双臂,

  像只护崽的母鸡般挡在父母身前,

  眼圈通红,却又强忍着恐惧与三个一看就不是善茬的地痞无赖对峙。

  为首的是个满脸横肉、

  敞着怀露出胸毛的壮汉,

  手里挥舞着一本看起来确实颇为古旧、线装发黄的书。

  另外两个,一个瘦高像个竹竿,

  一个矮胖像个冬瓜,

  正不怀好意地四处打量,

  手脚不干净地拨弄着架上的物品。

  “怎么回事?”

  苏惟瑾声音不高,

  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,

  瞬间让店内的嘈杂一静。

  “苏相公!”

  芸娘见到他,如同见了主心骨,

  差点哭出来,委屈和害怕瞬间涌上。

  “他们…他们非要讹诈…”

  那横肉壮汉斜眼打量了一下苏惟瑾,

  见他年纪轻轻,穿着普通(虽是青衫但并非绫罗绸缎),

  虽气质不凡,但估摸着也就是个寻常书生,

  顿时嗤笑一声:

  “哟呵?哪来的小白脸?

  想英雄救美啊?

  滚一边去!别妨碍大爷办正事!”

  苏惟瑾没理他的污言秽语,

  先对芸娘投去一个安抚的眼神,

  然后走到陈伯康身边,

  低声道:“伯父勿急,万事有我。”

  简单一句话,

  却让气得快晕过去的陈伯康奇迹般地缓过一口气,

  抓着他的袖子,艰难地道:

  “苏…苏相公…他们…拿本假书…讹人…”

  苏惟瑾点点头,

  这才转向那横肉壮汉,

  目光平静地落在他手中那本“古籍”上,

  淡淡道:

  “你说这书是在这儿买的宋版《礼记》?还是残次品?”

  “废话!不是这买的还能是哪儿?

  白纸黑字…呃,黄纸黑字!

  还想抵赖?”

  壮汉把书往苏惟瑾面前一递,

  唾沫星子几乎喷到他脸上。

  苏惟瑾微微侧身避开,

  不慌不忙地接过那本书。

  超频大脑瞬间启动,

  视觉、触觉、嗅觉感知提升到极致。

  书一入手,他心下便冷笑一声。

  重量不对,宋刻本用纸考究,

  手感绵韧,这书却略显轻飘压手。

  他仔细翻看封面和书脊,

  装帧线用的是染成暗黄色的棉线,

  看似古旧,但线脚处却能看到些许现代纺线的均匀质感,

  而非手工麻线的粗粝。

  再看纸张,颜色黄旧得极不自然,

  均匀得像是批量熏染而成,

  而非自然氧化。

  指尖轻轻摩挲,纸质偏硬且脆,

  缺乏宋纸特有的柔韧感。

  他翻开内页,墨色倒是黝黑,

  但浮于纸面,

  缺乏历经岁月沉淀后“墨浸纸背”的沉实感。

  更绝的是,他一眼扫过版心(书口处),

  上面刻着的“汲古阁”三个字让他差点笑出声。

  苏惟瑾抬起头,

  脸上露出一丝似笑非笑的表情,

  看着那横肉壮汉:

  “你说这是宋版书?”

  “当…当然是!”

  壮汉被他看得有些发毛,硬着头皮道。

  “哦?”

  苏惟瑾声音微微提高,

  确保周围看热闹的邻里都能听见。

  “可我怎不知,当朝的‘汲古阁’,

  就能刻印大宋时期的书了?”

  “什么?”

  壮汉一愣,没反应过来。

  旁边有些见识的邻居已经开始窃窃私语:

  “汲古阁?好像是咱们朝毛晋毛家的书坊吧?”

  苏惟瑾不给他思考的时间,

  继续追击,

  语速平稳却如连珠炮般:

  “此书纸张,乃是用硫磺熏蒸做旧,

  色泽均匀却刺鼻,

  真实的古纸色泽过渡自然,

  且带有书香而非硫臭。

  再看这墨色,浮而不沉,

  显然是新墨仿写后做旧,

  真实的古书墨色深入纤维,光下沉稳。”

  他伸出食指,

  在一页空白处轻轻一抹,

  指尖竟沾染了些许黑色:

  “瞧瞧,若是真古墨,

  数百年早已吃透纸张,

  岂能一擦就掉?”

  接着,他指着书中的一处刻印字体:

  “再者,这字体模仿的是南宋浙本风格,

  秀劲有神,但笔画间却露出了马脚。

  请看这个‘之’字,转折处僵硬,

  带上了明代后期才流行的馆阁体匠气。

  宋人刻书,岂能预知我朝字体风尚?”
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,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, 转码声明
笔趣阁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寒门状元:我的大脑通古今,寒门状元:我的大脑通古今最新章节,寒门状元:我的大脑通古今 三七书屋
可以使用回车、←→快捷键阅读
开启瀑布流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