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包车的铃铛声在清晨的薄雾中格外清脆,贝贝紧了紧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,跟着人流走向齐氏商行大楼。这栋五层高的西式建筑在霞飞路上格外显眼,大理石外墙在晨光中泛着冷硬的光泽。

  “送货的走侧门。”门口穿着制服的守卫瞥了她一眼,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。

  贝贝点点头,攥紧了手中的包袱,绕到侧面的一扇铁门。这里已经排起了队,几个挑着蔬菜的农夫和捧着箱盒的伙计小声交谈着,空气中弥漫着各种气味——新鲜蔬菜的土腥味、鱼腥味、汗味,与她熟悉的江南水乡截然不同。

  “姓名,送货种类。”轮到她时,坐在桌后的登记员头也不抬。

  “莫阿贝,送来的是刺绣样品。”贝贝轻声回答,将包袱放在桌上小心展开。

  登记员这才抬眼看了看她带来的绣品,那是一方湖蓝色软缎,上面绣着栩栩如生的荷花翠鸟,针脚细密得几乎看不见,色彩过渡自然得仿佛画上去的。

  “倒是精细,”登记员难得地称赞了一句,登记好后递给她一个木牌,“三楼刺绣工坊,找张管事。完事后凭这个牌子领钱。”

  贝贝道过谢,将木牌小心收好,沿着指示走向楼梯。电梯门口站着几个西装革履的男士和旗袍女士,她自觉地避开,选择走旁边的楼梯。

  三楼走廊里已经能听见缝纫机的嗡嗡声和女工们的低语。她找到工坊门口,深吸一口气才推门进去。

  室内宽敞明亮,几十个女工整齐地坐在缝纫机前,靠窗的一排长桌旁则坐着做手工刺绣的绣娘。空气中飘着丝线和布料特有的味道,让贝贝稍稍安心了些。

  “新来的?”一个四十上下、梳着严谨发髻的女人走过来,鼻梁上架着金丝眼镜,胸前挂着“工坊主管张”的牌子。

  “张管事好,我是送样品来的。”贝贝恭敬地递上登记处给的条子。

  张管事接过条子看了看,又打量了一番贝贝:“跟我来。”

  她领着贝贝穿过工坊,来到里间一个较小的办公室。墙上挂着各种刺绣样品和设计图,桌上摊着几本厚厚的布料样本。

  “这是李师傅,你把样品交给她验看。”张管事指向坐在窗边的一位老师傅。

  李师傅约莫五十多岁,头发已经花白,但眼神锐利。她接过贝贝递上的绣品,从抽屉里取出放大镜,仔细查看针脚和配色。

  “是你绣的?”李师傅头也不抬地问。

  “是的,师傅。”

  “学了几年?”

  “从小跟着母亲学,有十多年了。”贝贝如实回答。养母的刺绣在十里八乡是出了名的好,她三岁就开始认针,七岁就能独立完成简单图案。

  李师傅终于抬起头,目光如炬:“这翠鸟的眼睛用了几种色线?”

  “九种。从深褐到浅黄,最亮处加了一根金线。”

  “荷叶的背面为什么用了灰紫色?”

  “清晨时分,荷叶背光处会映出天光的淡紫和水面的灰调,若全用绿色反而不真。”

  李师傅难得地露出一丝笑意,转头对张管事说:“留下吧,是个有悟性的。”

  张管事点点头,对贝贝说:“商行正需要人手,你若愿意,可以留下来做临时绣娘。工钱按件计,包一顿午饭。”

  贝贝的心怦怦直跳。她来上海就是为了找机会,如今能进入齐氏商行工作,简直是天赐良机。

  “我愿意!”她连忙应下,生怕对方反悔。

  张管事递过来一份简单的契约:“那就从今天开始吧。先去领工服和工具,小王会带你熟悉环境。”

  贝贝签下名字的手指微微颤抖,不是害怕,而是兴奋。她离自己的目标又近了一步。

  领完浅蓝色的工服和一套绣花工具后,一个圆脸年轻女工热情地招呼她:“我叫王秀娟,大家都叫我阿娟。来吧,我给你找个位置。”

  阿娟领着贝贝来到靠窗的一个空位,低声说:“你运气真好,李师傅很少直接留人的。她可是商行里最厉害的刺绣大师,年轻时给宋家三姐妹做过衣裳呢!”

  贝贝感激地笑笑:“多谢你告诉我。”

  工坊里的生活节奏很快。贝贝被分配到修补组,负责修复客人们送来的珍贵绣品。有的被虫蛀了洞,有的被烟火烧损,有的因年代久远褪了色。这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技巧,要找到与原作相匹配的丝线,模仿原有的针法风格,做到天衣无缝。

  第一件交到她手上的是一件清末的旗袍前襟,上面精美的凤凰图案被扯坏了一小块。贝贝小心地分析原有针法,挑选丝线,然后坐在窗前一点点修补。当她完成时,连经验丰富的老师傅都看不出哪里是后补的。
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,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, 转码声明
笔趣阁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玉佩牵缘:真假千金沪上行,玉佩牵缘:真假千金沪上行最新章节,玉佩牵缘:真假千金沪上行 三七书屋
可以使用回车、←→快捷键阅读
开启瀑布流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