唱着唱着,眼眶竟有些湿润。在这里,没有人关心她是不是落魄千金,没有人用家世来衡量她。在这里,音乐不再是攀附风雅的工具,而是呐喊,是武器,是凝聚人心的力量。

  排练结束,陈朗走到她身边,由衷赞道:“莫同学,你唱得真好!很有感情!”

  莹莹脸上泛起一丝红晕,这是失去音乐学校的推荐名额后,第一次有人如此真诚地肯定她的歌声。

  “是这些歌……写得好。”她轻声说。

  “歌好,也要唱的人用心。”陈朗看着她,眼神明亮,“下周末我们有一场小型的公开演出,就在大学礼堂,你来担任《渔光曲》的领唱,怎么样?”

  莹莹的心猛地一跳。领唱?公开演出?

  她看着陈朗期待的眼神,又环顾四周那些友善的面孔,再想起音乐学校里那令人窒息的偏颇和轻视。一股从未有过的勇气,悄然滋生。

  她深吸一口气,点了点头:“好,我试试。”

  ---

  渔村的夜晚,静谧而深沉。只有河水拍岸的哗哗声,和偶尔的几声犬吠。

  阿贝躺在床上,却毫无睡意。白天沈家账房先生的话,还在耳边回响。读书……更好的出路……这些词汇对她来说,陌生而充满诱惑。她不是不向往外面的世界,不是不渴望知识,只是……

  她翻了个身,手又无意识地握住了胸前的玉佩。这半块玉,是她的根,也是她的谜。养父母从未隐瞒她的身世,只说是码头捡来的,襁褓里有这块玉。她知道自己来自一个或许不平凡的家庭,但那家庭是什么样子,为什么遗弃她,一概不知。

  沈家的出现,像是一道强光,骤然照进了她封闭的世界,让她更清晰地看到了自身的窘迫和与那个“外面世界”的鸿沟。接受资助,或许能改变命运,但那意味着欠下更大的人情,背离这片生她养她的水土,也背离了养父母多年来的抚育之恩。

  可不接受,难道就要一辈子困在这小小的渔村,重复着打渔、补网、嫁人生子的循环吗?她想起白天在河边看到的那些城里人,他们对这片河岸的指点和图纸……一种模糊的预感,让她感到不安。

  窗外,月亮升起来了,清辉洒在河面上,波光粼粼。与沪上那被霓虹灯映照的夜空,截然不同。

  ---

  光华大学那间略显破旧的礼堂里,座无虚席。来的大多是青年学生,也有少数附近的市民和工人。气氛热烈而肃穆。

  后台,莹莹穿着一身干净的素色旗袍,这是母亲连夜为她熨烫平整的。她看着台下攒动的人头,手心微微出汗。这是她第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唱歌,不是为了炫耀才艺,不是为了争取名额,而是为了……表达。

  陈朗走过来,递给她一杯水:“别紧张,就像我们排练时一样。把你的感情唱出来。”

  莹莹点点头,接过水杯,指尖有些冰凉。

  演出开始了。合唱团的同学们陆续上台,演唱了几首激昂的进行曲和叙事歌曲,台下反响热烈,掌声雷动。

  轮到《渔光曲》了。报幕员报出曲名和领唱“莫莹莹”时,她深吸一口气,走上了舞台中央。

  追光灯打在她身上,有些刺眼。她能看到台下无数双眼睛,带着期待、好奇、或许还有审视。她微微闭眼,再睁开时,目光变得沉静。

  前奏响起,是那架旧钢琴弹出的、带着淡淡哀愁的旋律。

  她开口,声音清冽,如同月光下的溪流:

  “云儿飘在海空,鱼儿藏在水中……”

  没有炫技,没有刻意雕琢,她只是用声音描绘着一幅画面——晨雾中的大海,撒网的渔民,生活的艰辛与希望。她的歌声里,带着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、从生活中磨砺出的坚韧,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朦胧向往。

  “……鱼儿难捕租税重,捕鱼人儿世世穷……”

  唱到这一句时,她想起了亭子间的逼仄,母亲日渐粗糙的双手,想起了这个时代压在普通民众身上的重负。情感自然而然地倾注,歌声里带上了真实的悲悯与控诉。

  台下安静极了,只有她的歌声在回荡。许多人屏住了呼吸,被这纯净而充满感染力的歌声打动。

  陈朗在舞台侧幕看着,眼神灼灼。

  一曲终了,短暂的寂静后,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。许多人站了起来,用力地鼓掌。

  莹莹站在台上,看着台下激动的观众,眼眶发热。这一刻,所有的委屈、不甘,似乎都找到了宣泄的出口。她找到了音乐对于她的、真正的意义。

  演出非常成功。结束后,许多素不相识的人围上来,向她表示祝贺和赞赏。

  “莫同学,你唱得太感人了!”

  “这声音,比收音机里的歌星还好听!”

  “谢谢你,让我们听到了这么好的歌!”

  莹莹被热情的人群包围着,有些手足无措,心里却被巨大的温暖和成就感填满。陈朗挤过来,护着她往外走,脸上是灿烂的笑容:“看吧,我说你可以的!音乐的本质是打动人心,你做到了!”

  走出礼堂,夜风拂面,带着初夏的微凉。莹莹抬头看着沪上夜晚依旧明亮的星空,第一次觉得,这片天空,或许也有她的一席之地。

  “谢谢你,陈朗。”她轻声说,语气真诚。

  “谢我做什么,是你自己的才华和努力。”陈朗看着她,夜色中,他的眼睛格外亮,“莫莹莹,你有没有想过,音乐可以不仅仅是个人的爱好,它可以有更大的力量?”

  莹莹心中一动,没有立刻回答。但一颗种子,已经悄然埋下。

  回到亭子间,林氏还在灯下做着针线活等她。见她回来,脸上带着罕见的红晕和光彩,林氏放下手中的活计,温和地问:“演出顺利吗?”

  “嗯。”莹莹用力点头,走过去,依偎在母亲身边,将演出的盛况和观众的反应细细说给母亲听。

  林氏静静地听着,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,伸手轻轻抚摸着女儿的头发:“我的莹莹,长大了。”

  莹莹靠在母亲膝上,感受着这难得的温馨片刻。她忽然觉得,即使没有那虚无缥缈的“该在的位置”,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坚持,似乎也能走出一条路来。

  只是,当她独自躺回床上时,手指触碰到枕下那硬硬的绒布匣子,心里那关于身世、关于那半块玉佩、关于那个不知在何方的妹妹的疑问,依旧如同夜色中的暗流,悄然涌动。

  而远在江南水乡的阿贝,也在同一片星空下,握著属于自己的那半块玉佩,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,对未来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与隐约的期盼。

  双生花的命运之线,在时代的洪流中,各自蜿蜒,尚未交汇,却都已感受到了那来自远方的、无形的牵引。沪上的霓虹与水乡的渔火,在同一片苍穹下,明明灭灭,映照着两个少女截然不同,却又在某些瞬间悄然共振的心事。这漫长的夜,似乎才刚刚开始。 </div>

  本章已阅读完毕(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)

  
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,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, 转码声明
笔趣阁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玉佩牵缘:真假千金沪上行,玉佩牵缘:真假千金沪上行最新章节,玉佩牵缘:真假千金沪上行 三七书屋
可以使用回车、←→快捷键阅读
开启瀑布流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