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--
与此同时,千里之外的江南水乡,杭城。
西子湖畔,著名的“楼外楼”菜馆后厨,此刻正忙得热火朝天。
与沪上教会女中的雅致宁静截然不同,这里充满了锅碗瓢盆的碰撞声、旺火爆炒的滋滋声和跑堂伙计嘹亮的吆喝声。
一个身形灵动、梳着两根乌黑麻花辫的少女,正利落地将一条刚刚宰杀好的鳜鱼打上花刀。她动作娴熟,手腕翻转间,刀痕深浅一致,均匀漂亮,正是被渔民莫老憨收养的阿贝。
几年的水乡生活,将她养育得健康而充满活力。她的皮肤是常年沐浴阳光的小麦色,一双大眼睛黑白分明,顾盼间神采飞扬,带着一股不服输的野性与灵动。
“阿贝!‘宋嫂鱼羹’的料备好了没?前头客人都催了!”大厨粗着嗓子喊道。
“好啦好啦!王师傅,您就瞧好吧!”阿贝扬声应道,声音清脆得像清晨的黄鹂。她将处理好的鳜鱼放入盘中,转身又去处理一旁的配料,洗、切、剁、腌,一系列动作如行云流水,竟比旁边几个学了多年的帮工还要利落几分。
她自小在渔船上长大,对鱼鲜有着天生的了解。被楼外楼的王师傅偶然发现其天分,破例收做帮厨学徒后,更是如鱼得水,不仅一点就通,还时常有些自己琢磨出来的新奇想法。
“阿贝这丫头,手真巧!这鱼丝切得,比我这几十年的老师傅还匀称!”旁边一个老师傅忍不住赞叹。
王师傅看着阿贝忙碌的背影,眼中也满是欣慰,但嘴上却道:“小丫头片子,有点灵性罢了,还得磨炼!阿贝,火候!注意火候!鱼羹讲究的是嫩滑,滚汤一氽即出,多一分则老!”
“知道啦,师傅!”阿贝全神贯注地盯着灶火,调整着力度。氽烫、勾芡、淋蛋花、撒姜丝葱花……最后,一碗色泽悦目、香气扑鼻的宋嫂鱼羹便完成了。
跑堂的伙计端走羹汤,不一会儿,前厅便传来了客人的高声称赞:“好!这鱼羹堪称一绝!鲜掉眉毛了!是哪位大师傅的手艺?我要见见!”
王师傅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,推了阿贝一把:“去吧,丫头,客人叫好呢。”
阿贝有些不好意思地擦了擦手,整理了一下衣襟,大大方方地走了出去。面对客人的夸赞,她既不扭捏,也不骄傲,只是甜甜一笑:“老爷您喜欢就好,是俺师傅教得好!”
她那充满江南风韵的俏丽模样,以及爽朗又不失礼数的态度,更是赢得了满堂彩。无人能想到,这个在烟火缭绕的厨房里挥洒汗水的渔家女,怀中那半块以旧布仔细包裹、贴身珍藏的温润玉佩,正昭示着她截然不同的、本该金尊玉贵的出身。
---
夜深人静。
沪上贫民窟的小阁楼里,莫莹莹在微弱灯光下,一边温书,一边照顾着身体愈发虚弱的母亲林氏。她抚摸着齐啸云今日“买”下那幅画后,悄悄塞回给她的、远超画价的钞票,心中百感交集。她知道,这是啸云哥哥在维护她敏感的自尊。她将这份情谊默默记在心里,转化为更努力向上的动力。“我一定要出人头地,重振莫家,让母亲过上好日子。”少女的誓言,在寂静的夜里无声而坚定。
杭城,莫老憨家简陋却温馨的渔家小院里,阿贝结束了一天的忙碌,坐在窗前。月光洒在她摊开的手掌上,那半块玉佩泛着柔和的光泽。她想起白日里客人的称赞,想起王师傅的悉心教导,心中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憧憬。“等俺再学些本事,赚更多钱,一定要让爹娘住上大房子,不再那么辛苦。”她握紧了玉佩,那微凉的触感,是她身世的唯一谜团,却也激励着她不断向前。
南北两地,两颗蒙尘的明珠,正以自己的方式,在截然不同的环境中,悄然绽放出属于她们独特而耀眼的光芒。命运的丝线,已开始悄然收拢。
--- </div>
本章已阅读完毕(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)
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,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, 转码声明。
笔趣阁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玉佩牵缘:真假千金沪上行,玉佩牵缘:真假千金沪上行最新章节,玉佩牵缘:真假千金沪上行 三七书屋!
笔趣阁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玉佩牵缘:真假千金沪上行,玉佩牵缘:真假千金沪上行最新章节,玉佩牵缘:真假千金沪上行 三七书屋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