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医署的人如流水般进出临华殿,个个面色凝重,步履匆忙。浓重的药气混杂着若有似无的血腥味弥漫不散,压得人几乎喘不过气。
薛兆在外间来回踱步,玄色常服的下摆一次次扫过冰冷的地砖。他紧握的拳心里,指甲早已深深陷进皮肉,却浑然不觉疼痛。每一次内间帘幕掀动,带出细微的风声和更浓的药味,都让他的脚步为之一滞。
终于,资历最深的张太医拖着疲惫的步子走了出来,花白的须发被汗水黏在额角。薛兆一个箭步上前,铁钳般的手掌几乎要抓住老太医的胳膊,又强自克制地停在半空,声音压抑到沙哑:“张太医,小女……如何?”
老太医垂下眼睑,避开薛兆灼人的视线,缓缓摇头:“国公爷,二小姐的气息……如风中残烛,微弱至极。脉象更是古怪,时而疾如奔马,时而缓若止水,紊乱不堪。若不能尽快稳定下来,只怕……凶险异常啊。”
“凶险?”薛兆喉头滚动,重复着这两个字,眼前一阵发黑,“那该如何?需要什么药材?便是龙肝凤髓,薛某也去寻来!”
张太医叹息一声:“眼下只能先用老朽开的方子吊住元气,以观后效。此症来得蹊跷,老夫需回去翻阅古籍,与众同僚商议,方能再想他法。”言罢,他匆匆一揖,快步离去。
从皇宫回府的那一路,马车轱辘碾过青石板的声音,单调而冰冷。薛兆端坐如钟,一言不发,甚至未曾看缩在角落里的薛长义一眼。这种沉默,比任何责骂鞭挞都更让薛长义恐惧。
薛长义蜷在车厢的阴影里,目光空洞地望着晃动的车帘。
他身上湿透的衣衫已被换下,但太湖那刺骨的寒意仿佛已沁入骨髓。脑海里反复闪现的,是妹妹苍白的小脸和紧闭的双目。无尽的悔恨如同毒蚁,啃噬着他的五脏六腑。他记得母亲自幼的叮嘱,记得妹妹畏寒怯水的体质,他本该是护着她的人,却亲手将她推入了险境。此刻,他宁愿父亲狠狠责罚自己,也好过这般令人窒息的沉默。
回到薛府,薛长义如同失了魂的木偶,直挺挺地跪倒在妹妹床前的脚踏上,紧紧握住寒枝冰凉的手,任谁劝说也不肯松开半分。他看着妹妹毫无生气的脸庞,眼泪无声地淌下,一滴一滴,落在锦被上,洇开深色的湿痕。
往后的几日,薛府夜夜灯火通明,却听不见一丝欢声笑语。灯笼的光晕在夜风中摇曳,将府中众人焦虑的身影拉长又缩短,投在窗纸上。
尹柔自那日听闻噩耗便晕厥过去,再次睁开眼,已是两天后的黄昏。她虚弱地偏过头,看见丈夫布满血丝的双眼和憔悴的面容,心便直直往下坠。
“夫君……”她声音细若游丝,“枝枝……她可醒了?”
薛兆察觉到妻子的动静,连忙俯身,小心翼翼地将她扶起,在她背后垫上软枕。他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些:“太医一直在用药,枝枝喝下不少汤药,气息稳了些,想必……快醒了。”他伸手为妻子拢了拢鬓边的散发,指尖却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。
尹柔反手握住他宽厚的手掌,那掌心不似往日温暖,一片冰凉。“你骗不了我……”她泪水盈眶,心口处传来阵阵绞痛,“枝枝还没醒,对不对?师父说过的,成年前她有一劫,避水……我们明明那么小心……师父!”她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,猛地抓紧薛兆的手,“去找师父!玄清观的师父!他一定有办法!”
薛兆经妻子一提,黯淡的眼中骤然迸发出一线光亮。是啊,他怎么忘了那位神通广大的老道长!当年女儿出生时的异象,便是道长出手化解。他立刻起身:“对!我这就去请师父!”
薛兆策马疾驰,赶到玄清观时,日头已偏西。道观依旧清寂,只有几个小道童在洒扫庭院。见到薛兆,一名道童认出了他,上前施礼:“薛将军,您怎么来了?”
“小师父,尊师可在观中?薛某有十万火急之事相求!”薛兆语气急促。
道童面露难色:“将军来得不巧,师父月前便云游四方去了,归期未定。”
“云游?”薛兆心头刚燃起的希望之火骤然熄灭,踉跄一步,声音里带了绝望的颤音,“可知去了何方?何时能归?”
道童摇头:“师父行踪飘忽,未曾交代。”
薛兆怔在原地,望着暮色中愈发幽深的道观,只觉浑身力气都被抽空。偌大的道观,竟无一人可救他女儿?他真想对着空旷的山谷嘶吼,但残存的理智让他勉强维持着体面,对道童挥了挥手,转身下山。
他牵著马,步履蹒跚地行走在山道上,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又长又孤寂。
薛兆在外间来回踱步,玄色常服的下摆一次次扫过冰冷的地砖。他紧握的拳心里,指甲早已深深陷进皮肉,却浑然不觉疼痛。每一次内间帘幕掀动,带出细微的风声和更浓的药味,都让他的脚步为之一滞。
终于,资历最深的张太医拖着疲惫的步子走了出来,花白的须发被汗水黏在额角。薛兆一个箭步上前,铁钳般的手掌几乎要抓住老太医的胳膊,又强自克制地停在半空,声音压抑到沙哑:“张太医,小女……如何?”
老太医垂下眼睑,避开薛兆灼人的视线,缓缓摇头:“国公爷,二小姐的气息……如风中残烛,微弱至极。脉象更是古怪,时而疾如奔马,时而缓若止水,紊乱不堪。若不能尽快稳定下来,只怕……凶险异常啊。”
“凶险?”薛兆喉头滚动,重复着这两个字,眼前一阵发黑,“那该如何?需要什么药材?便是龙肝凤髓,薛某也去寻来!”
张太医叹息一声:“眼下只能先用老朽开的方子吊住元气,以观后效。此症来得蹊跷,老夫需回去翻阅古籍,与众同僚商议,方能再想他法。”言罢,他匆匆一揖,快步离去。
从皇宫回府的那一路,马车轱辘碾过青石板的声音,单调而冰冷。薛兆端坐如钟,一言不发,甚至未曾看缩在角落里的薛长义一眼。这种沉默,比任何责骂鞭挞都更让薛长义恐惧。
薛长义蜷在车厢的阴影里,目光空洞地望着晃动的车帘。
他身上湿透的衣衫已被换下,但太湖那刺骨的寒意仿佛已沁入骨髓。脑海里反复闪现的,是妹妹苍白的小脸和紧闭的双目。无尽的悔恨如同毒蚁,啃噬着他的五脏六腑。他记得母亲自幼的叮嘱,记得妹妹畏寒怯水的体质,他本该是护着她的人,却亲手将她推入了险境。此刻,他宁愿父亲狠狠责罚自己,也好过这般令人窒息的沉默。
回到薛府,薛长义如同失了魂的木偶,直挺挺地跪倒在妹妹床前的脚踏上,紧紧握住寒枝冰凉的手,任谁劝说也不肯松开半分。他看着妹妹毫无生气的脸庞,眼泪无声地淌下,一滴一滴,落在锦被上,洇开深色的湿痕。
往后的几日,薛府夜夜灯火通明,却听不见一丝欢声笑语。灯笼的光晕在夜风中摇曳,将府中众人焦虑的身影拉长又缩短,投在窗纸上。
尹柔自那日听闻噩耗便晕厥过去,再次睁开眼,已是两天后的黄昏。她虚弱地偏过头,看见丈夫布满血丝的双眼和憔悴的面容,心便直直往下坠。
“夫君……”她声音细若游丝,“枝枝……她可醒了?”
薛兆察觉到妻子的动静,连忙俯身,小心翼翼地将她扶起,在她背后垫上软枕。他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些:“太医一直在用药,枝枝喝下不少汤药,气息稳了些,想必……快醒了。”他伸手为妻子拢了拢鬓边的散发,指尖却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。
尹柔反手握住他宽厚的手掌,那掌心不似往日温暖,一片冰凉。“你骗不了我……”她泪水盈眶,心口处传来阵阵绞痛,“枝枝还没醒,对不对?师父说过的,成年前她有一劫,避水……我们明明那么小心……师父!”她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,猛地抓紧薛兆的手,“去找师父!玄清观的师父!他一定有办法!”
薛兆经妻子一提,黯淡的眼中骤然迸发出一线光亮。是啊,他怎么忘了那位神通广大的老道长!当年女儿出生时的异象,便是道长出手化解。他立刻起身:“对!我这就去请师父!”
薛兆策马疾驰,赶到玄清观时,日头已偏西。道观依旧清寂,只有几个小道童在洒扫庭院。见到薛兆,一名道童认出了他,上前施礼:“薛将军,您怎么来了?”
“小师父,尊师可在观中?薛某有十万火急之事相求!”薛兆语气急促。
道童面露难色:“将军来得不巧,师父月前便云游四方去了,归期未定。”
“云游?”薛兆心头刚燃起的希望之火骤然熄灭,踉跄一步,声音里带了绝望的颤音,“可知去了何方?何时能归?”
道童摇头:“师父行踪飘忽,未曾交代。”
薛兆怔在原地,望着暮色中愈发幽深的道观,只觉浑身力气都被抽空。偌大的道观,竟无一人可救他女儿?他真想对着空旷的山谷嘶吼,但残存的理智让他勉强维持着体面,对道童挥了挥手,转身下山。
他牵著马,步履蹒跚地行走在山道上,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又长又孤寂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