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听说了么?”临窗的茶客压低声音,“薛府那位睡了五年的二小姐,当真醒转了!”
隔壁桌的商贾凑近些,神秘兮兮道:“何止是醒来。我家婆娘在薛府帮佣的表亲说,那日来的老道人才叫古怪,不过点了三炷香,念了些听不懂的咒,昏睡多年的人就这么睁眼了。”
众人啧啧称奇。一个书生模样的青年摇着折扇:“《异闻录》有载,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相。这位薛二小姐出生时便有白狐护持,如今又逢异人相救,莫非真是天降祥瑞?”
角落里始终沉默的老者忽然冷笑:“是福是祸,犹未可知。”
众人交头接耳时,谁也没留意角落有个戴斗笠的郎君悄悄搁下茶钱。薛长义压了压帽檐,快步没入人群。
他此番私自返京,连挚友陆已都未曾知会。
那位自幼被拐,后来在尸山血海中捡回性命的陆家二公子,陆已,如今已是北境军中令人闻风丧胆的镇北将军。
他是最好的统帅,也是......最不要命的疯子,就像雪原上的孤狼。
此刻的北境军帐内,燃起一盏孤灯。
陆已卸了铁甲,只着玄色劲装,坐在铺着狼皮的交椅上。烛火在他棱角分明的侧脸上投下深浅不一的阴影,额前碎发遮住了左眼睑下的一道浅疤。
亲卫无声无息地掀帘而入,将一枚小小的竹管放在案上:“将军,梅翎来的信。”
陆已展开纸条,目光在“薛妹已醒”四字上停留片刻。烛芯一跳,映得他唇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。
“下去吧。”他声音低沉,带着沙哑。
等到帐中重归寂静,他才将纸条凑近烛火,火苗很快吞噬了那行小字。“有意思。”他轻声道,眸中掠过一丝兴味。
翌日朝会,金銮殿内烟气缭绕。
陆齐铭手持玉笏出列,声如洪钟:“陛下,臣请以长子陆彧代陆已驻守北境。”
此言一出,满殿窃窃私语。端坐龙椅的萧宸微微前倾:“陆将军,北境安危关系社稷,陆已镇守多年,悠城余孽闻风丧胆。此时换将,恐生变故。”
陆齐铭昂首道:“陆彧随臣征战十余载,论资历、论威望,皆在陆已之上。我陆家儿郎,从无怯战之辈。”
萧宸面色微沉,眼看陆齐铭一党皆纷纷投来目光,表情凝重,指节在龙椅扶手上轻轻叩击。半晌,才淡淡道:“既如此,便依将军所奏。即日起,陆彧接掌北境军务。”
“谢陛下”
退朝的钟声响起,众臣鱼贯而出。
薛兆正要下阶,忽觉袖口一紧。
“薛兄留步。”陆齐铭笑容可掬,“听说府上千金已然康复,真是可喜可贺。”
薛兆连日来紧绷的面容终于舒展,长舒一口气:“多谢陆兄挂心。小女醒来,我这心里的大石总算落了地。”
“说起来,”陆齐铭状似无意地提起,“长义那孩子前日已回府了吧?年轻人惦念家人也是常情。”
薛兆笑容一滞,眼底掠过一丝错愕,却只是颔首道:“劳陆兄费心。”
回府时,远远便听见崇恩苑传来笑语。只见庭院中,薛长义正小心翼翼地扶着妹妹练习行走。冬日的阳光透过光秃的枝桠,为薛寒枝苍白的面容镀上浅金。她每迈出一步,额间都渗出细密汗珠,唇角却始终含着笑意。
薛兆立在月洞门外,望着这幕场景,终究将责备的话咽了回去。
是夜,寒枝睡不着,缠着兄长在廊下看星星。冬夜的晴空格外澄澈,银河如练,星子如碎钻般洒满天幕。
“阿哥可还记得?”寒枝将手缩在暖兜里,仰头望着天际那轮清辉,“你说过要带我看遍天下的月亮。”
薛长义替她拢了拢斗篷的风帽,声音温柔:“自然记得。等你腿脚利落了,想去哪里阿哥都陪着你。”
寒枝眼睛一亮,伸出小指:“拉钩!”他笑着郑重地与她勾指为誓。
“约好了就不许反悔。”她笑得眉眼弯弯,颊边泛起久违的红晕。
戌时三刻,更夫裹着蓑衣敲响云板。
而此时的寒枝,却意外地陷入一场光怪陆离的梦境。
梦中仿佛仍是崇恩苑那株老桃树,却诡异地开满繁花。她独自坐在树下,看远处乌云翻涌而来。风起时,花瓣如雨纷落,与斜织的雨丝纠缠共舞。
迷蒙雨幕中,有一人终于推开了久闭的房门出现在她面前。她拼命想看清来人的面容,可雨水模糊了视线。“再近些…”指尖触到袖口湿意时,那人转身欲走。
雨势加重,密集的雨丝将两人的距离扯的越来越远,她伸出手想要抓住他,可是越是挣扎那人就会越远,万千桃瓣化作利刃割裂画面。
"别走!"嘶喊冲口而出的刹那,薛寒枝猛地从榻上惊起。周围是漆黑的一片,原来刚刚的一切只是一场梦。
心口的剧痛让她蜷缩起来,枕上已洇湿一片,不知是雨是泪。她已记不清多少次的梦见那场雨,那个人。
窗外月色正明,树影在窗纸上摇曳。她拭去眼角的湿意,发现中衣已被冷汗浸透。那种心悸的感觉如此真实,仿佛真的在雨中追逐过某个身影。
薛寒枝推开房门,清冷的空气扑面而来。庭院积雪未化,月光照在雪地上,反射出莹莹微光。她仰头望着天际那轮皎洁,忽然觉得那月华似有生命般,正无声地召唤着什么。
“今夜的月色……”她喃喃自语“还真是美”
天空的月亮,如果一直盯着她看,好像会随时被她吸引到另一个地方,月亮好似蕴藏着一股神奇的力量,一直勾住她不放。 </div>
本章已阅读完毕(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