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星台的晨光漫过青石砖,在凌尘与苏清月交握的手上投下细碎的光斑。两人手腕上的星纹印记正缓缓褪色,像冰雪消融在暖阳里,只留下浅淡的痕迹,如同天生的胎记。
“印记在收力了。”苏清月指尖划过凌尘的手腕,那里的浅痕与自己的如出一辙,“长老说这是‘双星契’,一旦觉醒,便会与血脉相融,以后无论在哪,都能感知到对方的灵力波动。”她忽然笑出声,“刚才你用星核同调时,我好像看到了你的记忆——小时候偷喝师父的桂花酒,被罚抄《星轨要术》一百遍。”
凌尘耳尖微红,挠了挠头:“那你还记不记得,有个小丫头抢了我的糖葫芦,还说是‘替我尝尝酸不酸’?”他反手握住她的手,伤口的刺痛已被暖意取代,“不过,能看到你的记忆,值了。”
苏清月刚要反驳,却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。蓬莱长老快步走来,手里捧着一卷泛黄的古籍,脸上是难掩的激动:“你们快来看!这是从藏书阁密室找到的《上古星契》,里面记载的‘双星契’,竟与你们的情况分毫不差!”
古籍摊开在观星台的石桌上,书页边缘虽已磨损,字迹却依旧清晰。其中一页画着与两人手腕上相同的星纹印记,旁边注着:“双星契成,可引星轨、定灵脉,执契者同生共息,灵力相通,此乃上古传下的‘守护契’,千年来只出现过三次。”
“第三次就是我们?”苏清月指尖点在画像上,画中执契者的衣袂飞扬,竟与他们的流风剑、陨星剑剑穗有几分相似,“那前两次呢?”
长老指着另一页:“第一次是大禹治水时,两位祭司执契引天河之水,平息了洪灾;第二次是百年前,青云门的两位真人用契力封印了噬灵妖。”他叹了口气,“没想到有生之年能亲眼见到第三次契成,看来东域要迎来真正的太平了。”
正说着,观星台外传来喧哗,原来是各宗门的修士闻讯赶来。青城派的掌门握着凌尘的手,激动得语无伦次:“凌贤侄,断魂崖的灵脉已经恢复,比从前更旺了!我们派去的弟子说,崖底长出了千年难遇的‘醒灵草’,这可是灵脉净化的吉兆啊!”
崂山的女道长则拉着苏清月,递过一个玉盒:“这是崂山的‘凝露膏’,专治灵力透支后的虚弱,快涂上。”她打开盒盖,里面的膏体泛着莹光,“说起来也奇了,我们山后的‘鸣玉溪’突然开始逆流,溪底露出好多星辰石,像是在呼应星轨重织。”
消息越传越广,连远在西漠的影阁残部也派人送来降书,说幽十三的死让影阁内部大乱,新的首领愿交出所有偷来的典籍,只求蓬莱能收留他们这些“迷途之人”。
“要不要收留他们?”苏清月看向凌尘,眼底带着询问。
凌尘望着台下那些垂首站立的影阁弟子,他们虽面带戒备,眼神里却有掩饰不住的疲惫。“《星契》上说‘执契者当容万物’,”他沉吟道,“但得先让他们立下心誓,永不侵犯灵脉。”
长老抚着胡须笑道:“这才是‘双星契’该有的气度。”他转身对身后的弟子吩咐,“去备些吃食,再腾出几间客房,让他们先安顿下来。”
午后的阳光正好,凌尘与苏清月并肩坐在观星台的石阶上,翻看从影阁缴获的典籍。其中一本《影阁秘录》记载着他们操控尸煞的秘术,苏清月越看眉头皱得越紧:“原来影阁一直在研究‘尸煞合灵’,想把战死的修士炼制成傀儡,太歹毒了。”
“但他们的‘星轨测算术’倒是有可取之处。”凌尘指着其中一页,“你看这里,他们能通过星轨偏移预测灵脉异动,比我们的方法精准三倍。”他突然灵光一闪,“我们可以结合《影阁秘录》和《上古星契》,编一本新的《星灵要术》,让各宗门的弟子都能学会如何守护灵脉。”
苏清月眼睛一亮:“好主意!我负责整理星契部分,你专攻星轨测算,再请长老们补充灵脉特性,肯定能编成一本传世典籍。”她拿起笔,在纸上写下“星灵要术”四个字,笔尖的墨汁在阳光下泛着光泽。
“印记在收力了。”苏清月指尖划过凌尘的手腕,那里的浅痕与自己的如出一辙,“长老说这是‘双星契’,一旦觉醒,便会与血脉相融,以后无论在哪,都能感知到对方的灵力波动。”她忽然笑出声,“刚才你用星核同调时,我好像看到了你的记忆——小时候偷喝师父的桂花酒,被罚抄《星轨要术》一百遍。”
凌尘耳尖微红,挠了挠头:“那你还记不记得,有个小丫头抢了我的糖葫芦,还说是‘替我尝尝酸不酸’?”他反手握住她的手,伤口的刺痛已被暖意取代,“不过,能看到你的记忆,值了。”
苏清月刚要反驳,却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。蓬莱长老快步走来,手里捧着一卷泛黄的古籍,脸上是难掩的激动:“你们快来看!这是从藏书阁密室找到的《上古星契》,里面记载的‘双星契’,竟与你们的情况分毫不差!”
古籍摊开在观星台的石桌上,书页边缘虽已磨损,字迹却依旧清晰。其中一页画着与两人手腕上相同的星纹印记,旁边注着:“双星契成,可引星轨、定灵脉,执契者同生共息,灵力相通,此乃上古传下的‘守护契’,千年来只出现过三次。”
“第三次就是我们?”苏清月指尖点在画像上,画中执契者的衣袂飞扬,竟与他们的流风剑、陨星剑剑穗有几分相似,“那前两次呢?”
长老指着另一页:“第一次是大禹治水时,两位祭司执契引天河之水,平息了洪灾;第二次是百年前,青云门的两位真人用契力封印了噬灵妖。”他叹了口气,“没想到有生之年能亲眼见到第三次契成,看来东域要迎来真正的太平了。”
正说着,观星台外传来喧哗,原来是各宗门的修士闻讯赶来。青城派的掌门握着凌尘的手,激动得语无伦次:“凌贤侄,断魂崖的灵脉已经恢复,比从前更旺了!我们派去的弟子说,崖底长出了千年难遇的‘醒灵草’,这可是灵脉净化的吉兆啊!”
崂山的女道长则拉着苏清月,递过一个玉盒:“这是崂山的‘凝露膏’,专治灵力透支后的虚弱,快涂上。”她打开盒盖,里面的膏体泛着莹光,“说起来也奇了,我们山后的‘鸣玉溪’突然开始逆流,溪底露出好多星辰石,像是在呼应星轨重织。”
消息越传越广,连远在西漠的影阁残部也派人送来降书,说幽十三的死让影阁内部大乱,新的首领愿交出所有偷来的典籍,只求蓬莱能收留他们这些“迷途之人”。
“要不要收留他们?”苏清月看向凌尘,眼底带着询问。
凌尘望着台下那些垂首站立的影阁弟子,他们虽面带戒备,眼神里却有掩饰不住的疲惫。“《星契》上说‘执契者当容万物’,”他沉吟道,“但得先让他们立下心誓,永不侵犯灵脉。”
长老抚着胡须笑道:“这才是‘双星契’该有的气度。”他转身对身后的弟子吩咐,“去备些吃食,再腾出几间客房,让他们先安顿下来。”
午后的阳光正好,凌尘与苏清月并肩坐在观星台的石阶上,翻看从影阁缴获的典籍。其中一本《影阁秘录》记载着他们操控尸煞的秘术,苏清月越看眉头皱得越紧:“原来影阁一直在研究‘尸煞合灵’,想把战死的修士炼制成傀儡,太歹毒了。”
“但他们的‘星轨测算术’倒是有可取之处。”凌尘指着其中一页,“你看这里,他们能通过星轨偏移预测灵脉异动,比我们的方法精准三倍。”他突然灵光一闪,“我们可以结合《影阁秘录》和《上古星契》,编一本新的《星灵要术》,让各宗门的弟子都能学会如何守护灵脉。”
苏清月眼睛一亮:“好主意!我负责整理星契部分,你专攻星轨测算,再请长老们补充灵脉特性,肯定能编成一本传世典籍。”她拿起笔,在纸上写下“星灵要术”四个字,笔尖的墨汁在阳光下泛着光泽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