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啸云的身影消失在巷道尽头,那抹属于孩童却异常坚定的承诺,却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,在林婉贞沉寂的心底漾开圈圈涟漪。屋内,油灯的光晕将母女俩的身影投在斑驳的墙上,放大了些许,却也显得格外相依。

  “娘,啸云哥哥给的糕糕,好香。”莹莹捧着那块精致的荷花酥,小口小口地吃着,脸上是久违的、纯粹的快乐。那木头小鸟被她小心地放在枕边,仿佛最珍贵的宝物。

  林婉贞看着女儿,心中酸软。她收起心中翻腾的思绪,柔声道:“嗯,莹莹慢慢吃。啸云哥哥是好心,但我们不能总指望别人。以后娘会努力,让莹莹也能常常吃上糕糕。”

  她将齐啸云带来的两本启蒙读物仔细收好,摩挲着略微发黄的书页,心中有了计较。识字明理,是乱世中安身立命的一点根本,绝不能荒废。从明日开始,她便要正式教莹莹认字。

  夜色渐深,哄睡了莹莹后,林婉贞却没有丝毫睡意。她坐在油灯下,拿起那方即将完工的绣帕。帕子是普通的白棉布,但上面她用青绿色丝线绣的一丛兰草,却亭亭玉立,叶片舒展仿佛能感受到清风拂过,针脚细腻得几乎看不出痕迹。这是她多年功底的自然流露,亦是此刻心境的寄托——兰生幽谷,不以无人而不芳。

  齐家的接济和齐啸云的到来,是温暖,更是警醒。她不能坐等下一次不知何时才会到来的援助。必须主动寻一条出路,一条能靠自己的双手,在这贫民区立足,并尽可能给莹莹稍好一点生活的路。售卖绣品,是目前她能想到的唯一途径。

  接下来的几天,林婉贞的生活节奏更加紧凑。白日里,她依旧接些缝补活计,虽报酬微薄,却是稳定的现钱收入,能应付每日的柴米油盐。午后光线好时,她便开始教莹莹认字。没有笔墨纸砚,就用烧过的木炭枝在旧报纸的空白处写画。莹莹聪慧,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,学得很快,“天地玄黄,宇宙洪荒”的稚嫩诵读声,给这间破屋增添了几分生气。

  而夜晚,则完全属于她的绣架。在昏黄的油灯下,她凝神静气,飞针走线。除了帕子、香囊,她还尝试绣制一些稍大件的物件,比如扇套、镜袱,甚至是一幅小型的桌面屏风绣片。图案多取兰、竹、梅、菊等清雅题材,配色淡雅,重在气韵生动。她深知,这类绣品在贫民区绝无市场,必须冒险去更远、更繁华些的地方寻找识货的买家。

  几日后,她终于积攒下了五六方绣帕、两个香囊和一幅完成了的“喜上眉梢”小绣片。她用干净的软布将这些绣品仔细包好,放进一个半旧的竹篮里,上面盖上一块蓝布,伪装成寻常去市集买东西的模样。

  “莹莹,娘出去一趟,你乖乖在家,谁来敲门都不要开,记住娘教你的话了吗?”林婉贞再三叮嘱。将年幼的女儿独自留在家中,是她最不放心的事,但带着孩子去陌生的地方售卖绣品,风险更大。

  莹莹用力点头,小手紧紧攥着那木头小鸟:“娘,莹莹记住了,自己是小大人,看家。”

  林婉贞心中一痛,亲了亲女儿的额头,深吸一口气,挎上竹篮,走出了家门。

  她要去的地方,是隔了几条街区的“太平桥”小市集。那里比贫民区的街巷规整些,有一些固定的铺面,也常有走街串巷的货郎和摆地摊的小贩,人流相对混杂,或许能避开一些不必要的注意。

  走出阴暗潮湿的巷道,踏上稍微宽敞些的碎石路,阳光有些刺眼。林婉贞下意识地拉了拉头上用来遮脸的旧头巾,低着头,加快脚步。她尽量避开大路,穿行在七拐八绕的小巷里,心跳随着距离市集越近而愈发急促。她不再是那个前呼后拥的莫家主母,而是一个需要为自己的绣品寻找买家的普通妇人,这种身份的落差和未知的忐忑,让她手心微微出汗。

  太平桥市集果然热闹许多。叫卖声、讨价还价声、孩童的哭闹声混杂在一起,空气里弥漫着各种食物、香料和汗水的味道。林婉贞混在人群中,有些茫然。她该去哪里售卖?像那些小贩一样蹲在路边摆摊吗?她拉不下这个脸,也怕太过招摇。

  她沿着街边慢慢走,观察着两旁的店铺。有米铺、布庄、杂货铺,还有一家看起来门脸稍显干净、挂着“李记绣庄”招牌的铺子。她的目光在那绣庄门口停留了片刻,心中犹豫。直接进绣庄售卖,或许价格能公道些,但也最可能被盘问来历。

  正踌躇间,她看到一个角落里,有个头发花白的老妇人,面前铺着一块布,上面摆着一些鞋垫、袜底之类的手工活计,正低着头默默做着针线,偶尔有路人驻足问价。这似乎是个可行的方式。

  林婉贞鼓起勇气,走到离老妇人不远的一个相对僻静的墙角,学着样子,将蓝布铺在地上,然后小心翼翼地将自己的绣品一一取出摆好。她选择的位置并不起眼,希望能低调地完成这次尝试。

  时间一点点过去。人来人往,偶尔有人投来好奇的一瞥,但大多匆匆走过,无人问津。林婉贞的心渐渐沉了下去。是她绣得不好?还是这里根本没人需要这些“不实用”的精致物件?
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,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, 转码声明
笔趣阁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玉佩牵缘:真假千金沪上行,玉佩牵缘:真假千金沪上行最新章节,玉佩牵缘:真假千金沪上行 三七书屋
可以使用回车、←→快捷键阅读
开启瀑布流阅读